欢迎您来到安徽煤炭网!
首页 |协会简介 |协会动态 |安全生产 |煤炭经济 |煤炭法规 |论文之窗 |摄影之窗 |期货园地 |联系我们

论文之窗

·打造安全利益共同体——中... 03-29
·淮北矿业双龙公司精心准备... 03-28
·春耕时节 让“文明种子... 03-27
·引入数字化 信息化 智能... 03-30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生态修... 03-30
·交锋 汇能 联新程——淮... 03-30
·三次掌声为哪般(胡云峰) 03-30
·煤矿“疮疤”变“氧吧”(... 03-29
·徐镔理事长参加中国煤炭经... 03-29
·淮北双龙公司民主恳谈会:... 03-29

安徽煤炭网 (安徽省煤炭经济研究会)
电话:0551-62966099
邮箱:anhmjhui@163.com
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杭州路2707号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之窗 > 论文之窗  
 
安徽省资源枯竭矿井产业转型有关路径的研究 (吴新社 张鑫迪 孙泽宏)
作者:安徽煤炭网    来源:本站   点击:

 安徽省资源枯竭矿井产业转型有关路径的研究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吴新社、张鑫迪、孙泽宏

 该论文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1年度“三项课题”研究活动优秀成果一等奖

 

    摘要:在去产能、限产等政策的提出和资源枯竭引发的废弃矿井数量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安徽省部分煤炭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压力和发展挑战,对资源枯竭型矿区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是面对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数据统计及分析,研究了安徽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律和矿井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有关资源枯竭型矿区存在的各类问题及转型的意义。基于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资源枯竭矿区产业转型利用的技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有关安徽省煤炭企业转型路径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枯竭矿区;资源开发利用;产业转型

Research on the Paths Related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Exhausted Mining Area in Anhui Province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bandoned mines cau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policies such as capacity reduction and production restriction and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Some coal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are facing severe survival pressure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s.under the new situation,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carry out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resource exhausted mining areas.Based on the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oal indust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e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and discusses various problems existing in resource exhausted mining area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formation.and,th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he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resource exhausted mining areas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path of coal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Keywordsresource exhausted mining area;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utilization;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前言:安徽省作为中国华东地区煤炭资源大省,以246亿/t的保有储量排名第一,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枯竭和采掘矿井的关闭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随着国家对煤炭行业发展理念和宏观政策的转变,今后会有大量的矿井退出历史舞台,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煤矿7100处,淘汰落后产能5.5亿t/a,关闭煤矿产能3.2亿t/a[1]。截至2020年,安徽省以关闭达到生命周期、或不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煤矿109座,全省煤矿数量仅保留74[2]。资源枯竭矿区后续的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加大政府和企业对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研究,做到科学开发、高效运转,是当今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1、安徽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律和矿井发展现状

矿山建矿时间早,开采强度大,赋存的资源已经开采殆尽或剩余的资源不具备开采条件时,我们将其定义为资源枯竭型矿井[3]。资源枯竭型矿井的出现与煤炭工业的发展规律有关,新时期安徽省煤炭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4],见图1,改革开发带动了煤炭行业进入转型发展期(1987-1997),安徽省在煤炭工业提出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下,产业结构不断发生优化调整,行业活力提高。同时因煤炭供需矛盾的增加,也催生了一批小型、乡镇、个体承办的煤矿,但环境破坏大,安全隐患高,为后期矿区关闭,创业转型埋下伏笔。在煤炭部提出的双控政策以及后期的煤炭资源价格改革环境下(1997-2008),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在经历自我调整后,煤炭产量逐年增加,此时也存在部分安全系数低、产能低的矿井关闭。2014年煤炭行业进入寒冬期,煤炭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形势,原煤产量逐年降低,矿井数量也发生缩水。2015年国家提出去产能供给侧改革,使得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增大,行业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小煤矿数量大量压缩,废弃煤矿数量继续增加。

 

 

据统计,2011年安徽已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煤矿34座,年产30万吨以下的47座小煤矿于2015年全部关闭,涉及产能近500万吨,2016-2020年我省共关闭煤矿14座,主要分布在两淮地区,共计退出产能2679万吨,如图2所示。

 

 

 

 

 

 

 

 

 

 

 

 

 

 

 

 

 

 

 

 

 

 

2  2016-2020年安徽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引退关闭煤矿分布情况

2、资源枯竭型矿区存在问题和转型的意义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资源的枯竭和矿井的关闭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通常资源枯竭矿区会采用关闭破产、产业转型、改制重组的方式达到企业转型,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的目的[5]。安徽省关闭煤矿数量较多,且多分布在两淮地区,因此由关闭矿井引发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是我省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债务负担承重,资产专用性强、转移难度大

资源枯竭型矿区的生产和安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多数关闭矿井资产损失尚未得到妥善处置,煤矿债务分割难等问题也未得到科学解决。由于产业特点,机器设备等资产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转移难度大。

2)观念体制、机制固化、员工安置问题困难

观念滞后是制约转型发展的根源,矿山关闭不代表企业发展停滞,而是旧的生产力被革新的过程。职工安置问题也是资源枯竭矿井需要解决了另一个难题,煤矿职工常年从事资源开采工作,劳动技能单一。部分资源型地区也未形成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当资源枯竭后,较难为职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3)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问题突出

关闭煤矿产生的环境负效应主要表现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个方面[6]。煤矿开采易造成地下水串层,造成地下水污染,矿山固废物通过风化淋滤等方式也会污染周边水土环境等。煤矿关闭后,遗留较多的矸石山、排土场、塌陷坑,如淮南市占用损坏面积16063公顷,淮北市占用损坏面积 6975公顷,优美自然环境被破坏。

(4)大量废弃矿井资源被浪费,资源利用不合理

煤矿关闭后本身仍赋存着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关闭后如不能合理的将工业场地、地表建(构)筑物与设施开发利用,不但构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国内外关闭矿井开发利用现状

资源枯竭矿井转型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战略发展方向[7],确定企业发展的框架和基本思路。通过充分调研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资源枯竭型矿井及所在地区的优势或短板,努力做到矿区区域环境、城镇功能互相融合,扬长避短制定产业转型发展路径。表1列举了国内外传统煤矿转型较成功的典型矿井,分析了它们的战略思路和转型方法[8]

1 国内外传统煤矿转型模式

 

战略思路

转型方法

日本九州煤炭

紧跟产业区政
策,寻求发展机遇

完全放弃原有的落后资源产业,直接植入有利于资源地区发展的新兴产业

法国洛林煤炭公司

提升员工实力,提
高企业竞争力

培训员工、提高职业技能,助力企业转型

德国鲁尔工业区

提前规划,谋划升级布局

将煤炭产业集中在盈利条件好、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矿井,扶持煤炭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在工业区建设高校与研究机构,推进技术转化

开滦煤矿

立足于产业结构的改变

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全面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房地产5大格局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

抓住机遇,完善产业链

改善煤炭产业链、促进煤炭循环利用,发展信息产业,创建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

山东能源集团

重视技术对企业的意义

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将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健全问题到科技在到生产的产业链

 

矿井关闭或废弃后,赋存着大量的可利用资源。据调查,目前的关闭/废弃矿井中赋存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t,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m3,并且还具有丰富的矿井水资源、地热资源、空间资源和旅游资源等[9]国外对关闭矿井的开发较早,并已形成多种开发模式,主要有旅游科普教育型、地下储库型、废弃物处置场型、伴生资源开发型和特殊试验场所型5种基本模式。

2 国内外废弃矿区资源再利用项目情况[10-14]

利用类型

矿井利用现状

地下空间和装备利用

美国Leyden废弃矿井

1.4亿m3的放废弃煤炭矿井地下储气库

 

比利时Anderlues 废弃矿井

1.8亿m3的放废弃煤炭矿井地下储气库

 

金坛地区

5000m3地下储气库

 

安徽含山石膏矿

500m3的储油库

 

美国铁山公司

地下文件存储中心

 

德国Asse盐矿

放射性废物处置空间

 

美国霍普山蓄能站、德国Prosper Haniel 煤矿

利用井工矿井高差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神东矿区

采用导储用的方法,建成地下水库35座,储水总量约为3100*104m3

地下瓦斯等气体利用

英国

关注低浓度煤层气利用、关闭矿井煤成气开发等技术,其中英国对关闭煤矿煤成气开发利用技术处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鲁尔工业区

利用关闭矿井煤层气建设供暖发电工程,年发电量为10*108KW.h

 

美国

关闭煤矿煤成气开发利用商业化最成功的的国家,

 

晋城、淮南、铁法、阜新等矿区

开展老空区煤层气井地面抽采工作,如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施工10口抽采井,每口井平均产气量2000m3/d

矿井水蓄热、净化利用

荷兰的海尔伦 ( Heerlen) 煤矿

在建筑物和矿井水网络中增加热源和冷源存储,并建立需求和供给侧管理系统,实现能量自给自足

 

加拿大乐佩克坎艾姆(Ropak Can Am)煤矿

煤矿安装的热泵系统在冬天供暖、夏天供冷

 

枣庄煤矿

对关闭矿井矿井水生化深度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提供给矿区具名作为生活用水

地面资源利用

美国新墨西哥州Chevron Questa

利用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发电容量1MW,美国最大的废弃矿区光伏发电项目

 

德国莱比锡区的Meruo

利用聚光光热发电技术,总装机容量 166MW,德国废弃矿区开发再利用并成功转型的典范

 

美国Dave Johnston露天关闭矿井

风力发电,发电容量237MW,所发电量满足周围居民用电需求

 

河北开滦煤矿、太原山西煤矿、焦作缝山煤矿、徐州贾汪区

矿山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抚顺矿务局

用煤矸石填埋塌陷地,在其上覆土还田,发展农业经济

 

辽宁阜新市新邱露天矿

越野赛车道,举办赛事

 

美国科罗多州的大理石矿井

大理石旅游

特殊试验场

美国南达科他州废弃金矿

深地低辐射实验室

 

乌克兰盐矿

哮喘病治疗医院

 

4、安徽省煤炭企业转型路径的思考和建议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创新引领资源枯竭矿区产业转型

政府应制定相应优惠政策落实资源型矿区的转型工作,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序推动产业转型,整合改造煤炭资源,进行去产能任务分类并实施相关政策。建议适当降低开采衰竭期的矿山企业资源税税额标准,制定高科技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5]。推动废弃矿井的综合利用,在废弃矿山开发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建立健全政府、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对相应政策、税收方面给予倾斜或靶向性补贴和帮助,积极引导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优质产业,往产业结构高端化方向优化[16]

2)创新驱动发展,注重技术转化,提升产品品质

煤炭企业要积极转变工作思维,加快智慧矿山建设,协调好互联网+、人力、开采技术、生态保护的关系,走智能精准开发之路[17]。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废弃矿井光伏发电、地热能、风电开发、煤成气等生物质能利用、电力风力开发利用[18-19]。对安徽省已关闭和未来准备关闭的矿井分布情况进行充分调查,明确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遗留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的禀赋优势,与现行城市规划发展战略相结合,推进废弃矿井发展高精尖技术产权、面向共享协同设计的企业管理的知识产权管理产业[20]

3)积极推动废弃矿井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引领资源枯竭矿区产业布局

安徽省各煤炭矿井资源赋存条件不同,所形成的矿井地面基础建设及井巷空间布局也各异,因此在建立示范工程之前,建议对安徽省各煤炭关闭矿井地质条件及所在区域市场经济条件进行系统调研[21-23]。如我省长期面临的老采空区地表沉降、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等问题,需尽快编制安徽省废弃矿井数据库,根据投资结构、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矿井地上地下资源等指标,选取技术可靠综合利用高的项目开展示范工作。建议针对地上空间资源,可首先开展矿区建设场地的长期地基稳定性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沉陷区城镇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工程建设研究。针对地下空间资源利用[24],可结合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对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与封存及采空区地下储备库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努力融入长山角发展布局采用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模式,以点带面推动我省资源枯竭型矿井可再生能源生产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以实现资源枯竭矿区的产业转型。
5
、结语

对安徽省煤炭工业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因资源枯竭矿井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矛盾,指出在去产能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资源枯竭和关闭矿井实施产业转型是必由之路。当前我省资源枯竭型矿井亟需通过转型升级来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转型升级也是企业实现经济、安全、环保、能源节约、贡献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必然选择。企业应持续学习国内外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经验,针对我省资源枯竭型煤矿不同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研究,加快技术转化,努力实现产业产品升级,设立省级示范工程,形成废弃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和推广模式,提升关闭矿井资源及空间开发利用水平,从而实现资源枯竭型矿井的产业转型。

参考文献:

[1] 唐振伟. 煤炭行业将淘汰落后产能1.17亿t利润率创十年新低[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14, 000(003):21-22.

[2] 张农,阚甲广,王朋.我国废弃煤矿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J]. 煤炭经济研究, 2019, 039(005):4-8.

[3] 朱富力,赵策. 废弃矿山转型升级现状及分析[A]. 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力学会:北京力学会,2021:7.

[4] 张农,阚甲广,王朋.我国废弃煤矿资源现状与分布特征[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05):4-8.

[5] 冯莫沉,郑德志,赵迪斐,徐燕,王艳.我国老矿区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3):23-28.

[6] 王行军.我国关闭煤矿资源综合利用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20,32(09):128-132.

[7] 李传华. 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路径选择[D].河北工程大学,2020.

[8] 张风达.关闭(废弃)煤矿()转型升级案例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8,38(01):39-43.

[9] 霍冉,徐向阳,姜耀东.国外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10):267-273.

[10] 袁亮,姜耀东,王凯,赵毅鑫,郝宪杰,徐超.我国关闭/废弃矿井资源精准开发利用的科学思考[J].煤炭学报,2018,43(01):14-20.

[11] 刘文革,韩甲业,于雷,吴金焱.欧洲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煤炭,2018,44(06):138-141+144.

[12] 姚宁广,徐芳.安徽省矿业科技进展、不足与展望——基于近10年来矿业领域科技奖项数据[J].金属矿山,2021(01):202-212.

[13] 雷明星,梅灿旗,王楠.关闭矿井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思考与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21,41(02):41-45.

[14] 袁亮,杨科.再论废弃矿井利用面临的科学问题与对策[J].煤炭学报,2021,46(01):16-24.

[15] 曾万平.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16] 吴海建. 辽宁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17] 袁亮.推动我国关闭/废弃矿井资源精准开发利用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05):1.

[18] 刘汉斌,张亚宁,程芳琴.山西关闭煤矿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10):78-82.

[19] 谢友泉,高辉,苏志国,李春,李宝山.废弃矿井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J].可再生能源,2020,38(03):423-426.

[20] 李全生,李瑞峰,张广军,张凯,杨英明.我国废弃矿井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J].煤炭经济研究,2019,39(05):9-14.

[21] 王霖琳,胡振琪.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其实例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24(07):28-32.

[22] 李丹,赵浩,刘光伟.资源枯竭城市矿山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0(05):85-87.

[23] 梁冰,刘晓丽,李宏艳.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03):122-125.

[24] 余小阳.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与创业创新——评《资源开发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40(09):190.

 

 

 

 

 

 

 

 

 

 

 

 

 

 

 

 

 

 

·上一篇: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发挥斗争精神 勇于攻坚克难 破解发展难题
·下一篇: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朱庄煤矿张结如论文:地面定向钻顺较软煤层探查治理小煤窑 盗采范围的实践与思考
淮河能源网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矿建集团公司煤炭工业合肥煤矿设计研究院安徽能源技术学校安徽省淮昊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惠洲地质安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社会组织信息网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经济网国家煤炭工业网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淮南凯盛重工有限公司安徽理工大学合肥网站建设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安全生产 | 煤炭经济 | 煤炭法规 | 论文之窗 | 摄影之窗 | 期货园地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2-2013 ahcoal.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3013922号
安徽省煤炭经济研究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合肥网站建设 邮局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