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双龙公司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实际创新总结了“三化”宣讲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出特色,“学”出成效,“声”如人心。
宣讲队伍特色化。一是领导带头宣讲。由公司副总师以上领导组成宣讲团,结合形势任务下基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宣讲。二是“6+N”志愿宣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优势,把志愿者作为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作为基本形式,组建“6+N”志愿服务队伍,“6”即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先进模范志愿者、无职党员志愿者等志愿服务队伍,“N”即具有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等志愿服务活动。
宣讲内容“菜单”化。在系统宣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受众差异性、个性化的需求,定制宣讲“菜单”,按需“派单”,让理论宣讲更有针对性。如,面对领导干部侧重讲“全面从严治党”;面对党支部书记侧重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面对职工群众侧重讲“民生政策”;面对青年职工和高校毕业生,侧重讲二十大报告中勉励青年的寄语……通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现精准宣讲,让广大党员群众思想解“惑”、政策解“渴”。
宣讲形式多样化。一是线下宣讲不松劲。宣讲团进机关、走基层、到班组,通过专题报告会、集中党课、快闪问答、知识竞赛、接力诵读、班前“微党课”等活动宣讲送学,强化宣讲感染力。二是互动宣讲有温度。通过领导干部、普通党员谈认识、谈体会、谈感悟的形式开展宣讲,变“官话”为“对话”,加强了互动交流。三是线上宣讲“E”起学。利用学习强国、公司网站、微信群等平台学理论、看视频、上党课、线上交流,全方位、立体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坎。四是文艺宣讲接地气。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诵读、快板书、唱红歌等活动,将“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通过文艺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鲜”起来、“活”起来,让党的理论政策更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同时,活用时间载体,充分利用零散化、碎片化时间,到一线班组开展“微宣讲”,提高理论学习吸收度,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撰稿:梁晶晶、杨宇;审核:尹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