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钱营孜矿通过制度设计写好“小”文章,从每个工作流程中“捂紧口袋”,通过“倒逼挖潜、节流增收、创新机制”,释放出节能降耗“大威力”,确保全年经营稳健运行。
“小指标”释放“大威力”
该矿严格做到“指标层层刚性倒逼,可控费用零基预算”,导入倒逼机制,将考核下达的指标倒逼分解、锁口管理。加强班组、岗位市场主体建设和绩效考核,实施物资消耗与班组工资捆绑考核,促进岗位增值、员工增收、矿井增效;对工作能量化的全部进行量化,考核结算,单位成为市场主体,岗位变成创效源。
该矿在材料管理上首先构建“小指标”分解体系,把材料费划分为定额材料、限额材料和专项材料三个部分。定额材料是每吨煤炭产量或每米进尺需要消耗的材料。限额材料是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必须投入的。专项材料是数量相对较多的单项材料,比如轨道、管子、钢丝绳等。
“过去讲成本多是吨煤成本,具体到各个头面的人工、材料等费用是多少?目标模糊,现在细分之后,推行量化考核,每个岗有‘定额’,管理有铁定的目标。”该矿经管科科长吴心刚表示。
在分解指标后,把指标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实行预算管理。“预算超支是100%自己买单。现在材料费就是一道红线,谁捅的洞,用谁的工资来补。”该矿采煤区长王兆石说。过去区队因为现场情况的变化出现材料费超支时,只要找到分管领导签字平衡。实行预算管理后,领导批条子不管用了。
“小切口”严管“大物质”
全年大宗物质怎样管?去年底,这个矿出台了盘活库存、清仓利库措施,全面开展“物资定查、设备定检”挖潜活动,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存量,提高设备检修质量。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存量,提高设备检修质量。面对长期积压物资,该矿由财务科牵头,组织审计科、设备科、材料科、成本利润中心组成物资盘点小组,对库房内的小到螺丝螺帽、大到综采设备配件进行逐一盘点,核查物资的使用状态、数量、金额,优化储备结构,统筹安排物资使用,减少闲置库存。
这个矿设计开发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MIS);实现设备电子档案管理。全矿8大类、6530台(套)设备,建立“健康档案”。该矿在现场建立设备信息台账,要求维修人员每天必须填写“运转日志”和“检修日志”,随时掌握设备“身体状况”,设备定检周期录入系统,根据定检周期,到期系统自动弹出预警式提醒,达到了使用周期“超前预警”的目标。
“过去,大型设备管理是被动的。只有出现故障,才知道维修。现在,依靠信息化平台,设备需要加油维护保养,电脑就会发出温馨提示,节省的费用十分可观。”该矿设备管理员刘洪涛说。
“小修理”节约“大费用”
“矿上生产任务重,成本费用控制也紧,要是液压支架外委修理,少则也得两个多月,光是运输和外委修理费用不说,还影响井下搬家准备进度。”机修厂厂长任伟算了这么一笔账。加强生产成本核算力度,建立日报对比体系,实时监控,实行“修理费”捆帮工资一体化考核,降低材料消耗。
针对回收废旧物资,材料科组织各库库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维修技术,在以往自修支护网、钢管钢梁等物资的基础上,又增加小型潜水泵、风动锚头等自修复用品种,将一大批废旧材料物资整形、修复,重回生产一线“服役”。修订完善材料、配件消耗定额,严格配件、油品等主要物资的现场管控;把修旧复用贯穿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对破损的机械配件能修复使用的必须精心维修再次使用。建立健全旧料、余料回收、修复、再利用制度。努力降低材料、配件消耗。
“每天下班前,区队长都拿着计算器算账,投入一颗螺丝,都要算算几毛钱,和过去大手大脚的管理,真不一样了。”掘进区办事员李国山说。
李继峰
地址:皖宿州市钱营孜矿宣传部
电话:18855731595
邮编:234000
|